紅外線 與 遠紅外線 的差異

 

        紅外線 對人體不像 紅外線 一樣,紅外線可以產熱,因此紅外線短期使用上無感受,用具還是冷冷的,身體卻熱的經驗。

 

 

原來懂的兩者差異的人還真不少。

 

紅外線,包含近紅外線、中紅外線、遠紅外線、超遠紅外線,書上及一些文獻說明波長的差異:

近紅外線0.75~1.5μm (有的寫0.7~3μm),又稱紅外線A

中紅外線1.5~6μm (有的寫3~5μm) ,又稱紅外線B

遠紅外線6~25μm (有的寫5~14μm) ,又稱紅外線C

超遠紅外線25~1000μm,也稱紅外線C

 

描述: D:\-  User Folders  -\- Sys\Desktop\electromagnetic.jpg

 

描述: D:\-  User Folders  -\- Sys\Desktop\11.png

描述: D:\-  User Folders  -\- Sys\Desktop\9.jpg

 

       原來中醫診所的紅外燈屬於近紅外線的波長,仍為可見光的範圍,因此看得見,它與紫外線波長不一樣,因此照了不會變黑,^^

 

各波長的功用整理如下:

 

近紅外線:波長較短、能量較高,生物體較容易因近紅外線生熱感,通常火炬、電暖爐等加熱體所產生的紅外線大多屬於近紅外線,長時間暴露在近紅外線底下,容易造成皮膚灼傷或白內障等傷害,目前應用領域多為偵測元件的發展,常運用軍事雷達及食品檢測的質譜分析上。

 

中紅外線:適用於通訊與偵測系統,應用範圍廣泛,如光纖中紅外線雷射、煙霧偵測,利用特殊的感應器及形成電子影像。

 

遠紅外線:應用於淨水設備,能對水分子產生共振,使水分子團變小,當水分子團所包覆的雜質被釋放出來後,水中的重金屬較容易經由淨水設備分離。遠紅外線可對細胞產生共振,將電磁能轉換為熱能,使皮下組織的溫度微升,產生微血管擴張與血液循環加快的現象,便可減少心臟的壓力,達到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遠紅外線又稱為生育之光,因人體所產生的波長為8~14μm,體內會產生共振效果,細胞才會開始活化。因為這段波長的光線,能促進動物及植物的生長。

 

人體主要由水及蛋白質構成,還包括鈣、鐵、鈉、鉀等微量元素,能發出5-30微米的遠紅外線能量。根據物理學理論,人體因而能大量吸收5-30微米的遠紅外光。

遠紅外光除了由太陽發出外,也可以由燒熱的砂土或石放射出來,所以用瓦煲煮飯特別香軟,以砂土烤熟栗子也特別香甜可口。

遠紅外線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水份子活性化,提高身體的含氧量

人體約70%是水分,血液的水分比率更高達80%。若血氣不足,血液中的水分子便集結成惰性水(即四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結合),不能通過細胞膜。遠紅外線能使水分子產生共振,變成獨立水分子(即兩個氫分子和一個氧分子結合),提高身體的含氧量,細胞因而能恢復活力,精神更暢旺、頭腦 更靈活,進而能提高抗病能力,延緩衰老。

改善微循環系統

獨立水分子可自由出入細胞之間,再透過共鳴共振,轉化為熱能,令皮下深層的溫度微升,血流速度加快,微絲血管擴張;微絲血管開放愈 多,心臟的壓力便可減少,微絲血管的功能是向人體60細胞供應氧氣和營養,同時將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若微循環系統出現毛病,會導致多種毛病,包括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腫瘤、關節炎、四肢冰冷麻痺等。成年人微絲血管的總長度可圍繞地球三周,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可見其重要。

促進新陳代謝

微循環系統若得到改善,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便可迅速排出體外,減輕肝臟及腎臟的負膽。 這些廢物包括引致癌症的重金屬;引致疲勞及老化的乳酸、游離脂肪酸和皮下脂肪;引致高血壓的鈾離子,以及引致疼痛的尿酸。

平衡身體的酸鹼度

遠紅外線能淨化血液,改善皮膚質素、預防因尿酸過高而引致骨絡關節疼痛。

遠紅外線的產品包括內衣褲、護腰、護膝、床墊、枕墊和被等。主要的功能是促進身體不同部位的血液循環,預防酸痛不適,消除疲勞,以及預防疾病,例如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肩周炎、頸椎炎、腰痛、手腳麻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