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還存在的印度大乘佛教傳統----尼瓦佛教~附圖
很想上傳一些珍貴的照片--都是自己拍的。想要發表這個主題,不是因為我找到了會讀梵文經典的人,那不重要,世界上很多大學的佛教學科系都教梵文,很多教授會讀梵文,甚且也有很多學生會讀梵文,但是,真正用梵文經典,照印度佛教傳承來修持的,只有這群尼瓦佛教信徒而已。
我是靜涵,很久沒有和大家見面了。最近我獨自一人前往尼泊爾加德滿都山谷(Kathmandu Valley)的拉力特普魯(Lalitpuru)採訪了世界上可能是唯一還存在的印度大乘佛教,也是金剛乘佛教的教團--尼瓦佛教。過去這個教團常被誤認為藏傳佛教,所以很難為外人所知(直到9/6為止,在Youtube上面檢索尼瓦佛教或是Newar Buddhism,Newari Buddhism,甚且是Nepalese Buddhism,你所看見的都是藏傳佛教的畫面)。但是兩者畢竟有點不同,在歷史上,尼瓦佛教是藏傳佛教的母親。
尼瓦佛教完全承接印度佛教,包含了大乘佛教,直到晚期的金剛乘(地理上與北印度相近,與那蘭陀寺,密宗發源地烏仗那也很接近),時代上是與印度佛教發展同步,所以比藏傳佛教還早。特別的是,當年回教徒到處燒殺擄掠佛教,毀寺無數,唯獨到尼泊爾邊境就嘎然而止,獨留下這支印度佛教的後裔。
但令人稱奇的是,守護者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後代子孫釋迦族們。這次有幸拜見了幾座道場,也拜見了尼瓦僧團迄今尚存的班智達(即歷史上真實意義的),可說收穫匪淺。然而尼瓦佛教現在走入了下坡,除了面對印度教壓力,還有現代化科技所賜,年輕人逐漸不認同傳統佛教,所以尼瓦佛教面對了生存的壓力。事實上,尼瓦佛教曾經面對過印度教國王的無理壓迫,迫使尼瓦佛教徒做出了改變,變得有點"印度教化"作為掩飾,來避免遭到毀佛,滅佛的情況發生,因此變得保守,不願外傳。為了讓尼瓦佛教能夠再興,經過釋迦教授等人努力,讓尼瓦佛教得以逐步放棄保守,開放了本來面貌呈現,令世人得見面目。願我佛保佑,讓尼瓦佛教興盛長存。
附註:有關釋迦教授對於復興尼瓦佛教的努力,Sarah Levine & David N. Gellner在其著作"Rebuilding
Buddhism--The Theravada Movement in Twentieth- Century Nepal"(重建佛教--上座部佛教在二十世紀的尼泊爾所做的活動)第256頁提到了釋迦教授的貢獻,他主張用研讀藏文來復興尼瓦佛教。
他是尼瓦佛教的奇人,獲有數學系碩士,在大學數學系教書,後來有機會擔任了佛教學的教授。並且以居士身分歷任世界性佛教組織的秘書長,一個以上座部法師為主導的Young Men's Buddhist Association, YMBA,佛教青年會。
此外,他還更發心,培養子女,連同他自己一起到台灣的佛光山進修,期間女兒出家了四年,兩個兒子也都進修了八個月。
他巡迴整個佛教世界,曾到日本,韓國與中國大陸,廣泛結交有志之士,為尼瓦佛教尋求復興之路。
現在是加德滿都的龍樹正法書院的創辦人與院長。他著作等身,但最重要的則是推動了梵文藏經的電子化,由美國西來大學與佛光山共同贊助,建構了梵文藏經電子化的網站,這個網站目的將他所蒐集的散見於印度與尼瓦僧團之間的梵文佛典,除了部分的秘密大乘以外,都將它們上線,讓世人能夠閱讀。
除了這個以外,釋迦教授也試圖建構梵文咒語藏電子化的工程。兩個兒子也非常傑出,Miroj 獲有美國西來大學博士,台灣女子結婚,並任美國西來大學佛教學教授,Milan則為尼泊爾Tribhuvan University的佛教學博士候選人。分別承擔了佛教梵文藏經電子化的工程。(http://dsbc.uwest.edu/)
今年有幸,承蒙普陀山國清教育基金會贊助,末學搭乘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從桃園機場,透過廣州白雲機場轉機到加德滿都機場,做了為期七天的田野調查之旅。因為目前到尼泊爾的班機,全部幾乎都要三萬元起跳,只有中國南方航空班機價格總價格可以在兩萬五千元左右,經濟艙可以兩萬元以內,加上機場稅也只要兩萬三千元有找。所以我就選搭了這班航班。(這裡分享一個經驗,這班飛機是天天都有的,晚上十點多才到加德滿都,下午才回到台灣,可是訂票要及早,最好要三個月以前,因為很奇怪,很多人喜歡搭這班飛機去加德滿都,所以常常客滿。我被迫搭"高端經濟艙",差點就要買商務艙的票了)
這次旅行與調查主要是由釋迦教授(Prof. Min Bahadur Shakya)的邀請,事實上已經很多年了,但是直到這次才有能力可以前往,而且聽說釋迦教授生病了,一方面也是探訪慰問,一方面也是想深入尼泊爾,真正親近尼瓦佛教,所以隻身於八月廿日前往加德滿都。
圖為與釋迦教授在台北的合照。
釋迦教授,就是我佛,釋迦牟尼佛宗族的後代。所屬的釋迦族正是佛經上紀載的故事:釋迦族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正確位置應該在尼泊爾藍毗尼花園附近)的皇族。
在佛陀時代,釋迦族因為造了惡業欺騙了他國的國王,遭到興兵滅國之禍,因為該族中一位長者慈悲,以自己身命換得全族的生命,讓釋迦族後來才離開了原居住地,散居各地。今天的釋迦族主要分布在尼泊爾加德滿都(Kathmandu),拉利特普魯(Lalitpuru,古稱帕丹(Patan))與巴克特普魯(Bhaktapur)等地。
事實上,加德滿都的組成,正是以這三個區域所組成的。人們常稱為加德滿都山谷(Kathmandu Valley)。
普通稱加德滿都,則以加德滿都區為主。這三個地區,過去正是過去三個王國,只是後來加德滿都的國王統一了尼泊爾。
但是民族的組成,加德滿都地區是以尼伯利人(Nepali,有人說是廓爾喀人,我的意思是以說Nepali語的族群為主)組成,而其他地區,以拉利特普魯,與巴克特普魯地區為主的居民,多被稱為尼瓦族(Newar People)。
釋迦族後來加入了這個地區,也被劃歸為尼瓦族之一,人口上萬,大多分布在拉力特普魯,加德滿都與巴克特普魯等屬於加德滿都山谷一帶。
釋迦族在尼瓦佛教當中擔任了法師,修行者的腳色。但是所謂的法師,事實上並非等同於"和尚",是屬於"在家菩薩"類型。尼瓦佛教確實有等同於中國佛教的出家僧伽,這種"出家僧伽"是由釋迦族擔任,人們大多擔任一兩個月的和尚就還俗,然後終身護持寺院與主持法會,或解決信眾問題。這種類型的"僧伽",稱為"shakya"。另外一種則是受持戒律,接受灌頂,終身修持金剛乘,等同於那洛巴,諦洛巴,梅紀巴,還有西藏的馬爾巴等這類的大師,被稱為"金剛乘行者"(Vajracharya)。
Shakya類型的僧伽多半主持寺院主要的工作,而金剛乘行者則擔任大多數尼瓦佛教的法會,儀式等較屬於金剛乘的層面。加德滿都山谷所有的佛教寺院都是尼瓦人所建的。
有關釋迦族是我佛如來宗族後代乙事,末學曾經當面請教釋迦教授,也曾經訪問過其他釋迦族人,所有的釋迦族人都肯定自己就是佛教史上我佛如來宗族後裔,釋迦教授則告知有幾項證據,其中一項比較明顯的是在加德滿都有座寺院,上面有一百零八種類觀世音菩薩的刻像。裡面有塊石碑清楚記載這裡的釋迦族們正是佛陀時代的釋迦族後裔。
其實,除了這裡的釋迦族,幾乎所有的出家人都以我佛為師。中國佛教的法師人人都姓釋,也可以算是廣義的釋迦族。但加德滿都山谷的釋迦族除了維護尼瓦佛教為主,還兼具了許多工作,五明具足。他們除了擔任護持寺院工作以外,也有人擔任佛像塑像師(尼泊爾出產的精品佛像幾乎都是釋迦族的工藝師傑作),唐卡畫師(尼瓦佛教的唐卡風格與藏傳佛教唐卡有很大區分,藏傳唐卡藝術就是從這裡傳過去的),建築藝師(尼瓦佛教的建築師非常傑出,許多建築都是他們的作品)。
所以有釋迦族的地方,幾乎都有佛教藝術。拉利特普魯這個地方,其原文意義正是"一座美麗藝術的城市",城裡幾乎很多家都在做宗教藝術,不管是佛像,法器,衣飾,甚且是佛教音樂,乃至唐卡繪畫等等,幾乎都可見釋迦族的作品。
釋迦族中傑出的修行者很多,在歷史上曾經對中國佛教與西藏佛教都有所貢獻。著名的佛陀跋陀羅,漢譯為"覺賢",來到中國,為中國貢獻出了六十卷華嚴經,成為著名的翻譯家,他正是來自這裡的釋迦族。元朝時代的阿尼哥,也是釋迦族,是著名的建築師,在北京留下了白塔寺,在西藏也留下了足跡。
歷史上還有很多人曾經來到加德滿都山谷,那洛巴,諦洛巴,乃至白教祖師馬爾巴都曾經來過這裡,還有阿底峽尊者也曾在這裡作客。
事實上,世親菩薩也曾來過這裡。上圖照片,就是尼瓦佛教當今的班智達(即歷史上所說的班智達),金剛上師。他是真正有甚深三昧禪定的能力,年紀將近九十,可是這麼大還能夠雙盤,身體不論站立或是打坐,都非常直。每天也沒有大吃大喝,吃得很少就夠了。他對於金剛乘儀軌非常精熟,這次有機會和他結緣,實在是殊勝。
聽說他可能會來台北,消息還正密切注意中。
此次末學看見他,特別向他頂禮三拜。
上圖這些人,除了末學以外,其餘都是釋迦族。其中左邊第二位就是釋迦教授,那天身體狀態不是理想。但是為了末學來訪,卯足了全力,做好接待工作,並且安排了其子米蘭,釋迦(Milan Shakya)來做導覽,實在令人感到敬佩萬分。如果仔細看一下,釋迦族的臉型,其中就是耳朵,每個人都和佛陀長得有點像。釋迦族男性長得都不錯,女性也美麗者居多。當然最帥的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了,這點全世界都沒有懷疑過。
釋迦族居多的拉力特普魯是個甚麼樣的地方?第一個印象,就是動物似乎都不太怕人類,上圖兩隻麻雀,信不信?就在我住的旅館的窗外。當我打開門窗,兩隻麻雀不但沒有飛走,反而跳到我面前的電線上。這說明了當地人是很愛好生命。但是當地人仍有不免俗地吃葷習慣。但是有一點讓我很驚訝,米蘭,釋迦告訴我,尼瓦族的學佛人,包含金剛上師,班智達等人在內,大家都吃素。特別是金剛乘行者都是吃素的。他與釋迦教授也是吃素居多。當地尤其有個重要的風俗,七月份可以說是屬於佛陀的月份,當地有盛大的慶典,佛菩薩遊街遶境,全城吃素一個月。
尼瓦佛教信徒,可以說是我看過最精進的一群信徒了!請看下圖,攝於清晨五點初。寺院大部分在早上三點鐘就有活動了,尼瓦佛教的僧人(在家人)和金剛乘行者們清晨就起來作課誦。他們以梵文的"文殊真實名經"來作課誦。這點事實上絕大多數的觀光客是看不到的。
末學去的那座寺廟,被稱為Golden
Temple,就是"黃金寺",也就是Hiranyavarna Mahavihara,當地人都稱為"黃金寺",是尼瓦佛教寺院最標準的型態,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古寺院,數百年以上的歷史了。這是由當時的國王 Bhskara Deva (1045 - 1048)期間,由國王所倡議蓋起來的。所以歷史非常悠久,裡面有很多珍貴的法寶。
這座廟到今天都還有很多人,每天清晨三點就開始早課,到了四點半,有時接近五點,就打開廟門迎接信眾入內朝禮,末學本想進去圖個方便,聆聽早課,結果看見信眾如潮水一般湧進,而且這種景況是每天都有的。不禁感慨,真的這麼精進,這麼虔誠,大家早都在西方極樂世界註冊好了。
這裡的店家也非常貼心,樂意幫助大眾。事實上,拉利特普魯這個地方街道沒甚麼路燈,可是不論是店家,還是住家,大家居然都很樂意,家家戶戶願意將自家的電線拉出來,在戶外安裝日光燈,方便朝禮寺院的信眾行走。這種精神,讓我真的很感動。
這是黃金寺的課誦僧眾。眾人聚集在大殿與佛塔的中間,可以看到,尼瓦佛教的寺院是標準的印度佛教寺院,根據佛典上記載,印度佛教最早就是以佛塔為中心,然後發展寺院的。因此想看印度佛教,大乘佛教的樣貌,參觀尼瓦佛教可以印證佛經所說,也可以印證佛教史所記載的。
尼瓦佛教的經典全部都是梵本,下圖就可以看到,這是最傳統的梵文寫本,蘭剎體的,這本子是不公開,但由釋迦教授之子的介紹才得以看見。
傳說,最早梵本的發現者,英國外交官,布雷,霍格森(Brain
Houghton Hodgson)因為皈依了尼瓦佛教,向上師乞求梵本經典,上師為了讓他能夠做功課,這才讓他把梵本帶出來。否則以尼瓦佛教的習慣,沒接受灌頂,沒有接受許可,經典是不允許帶出的。這些經典都是手抄本,是尼瓦佛教信徒世世代代努力抄寫,保存下來。
最早可以追溯到八世紀時代。現在在尼泊爾國立公文書館藏裡,有一部梵文法華經就是這樣的抄本。末學有幸去請了一部照相版的。但是這些蘭剎體,可別以為現在沒有人會唸,釋迦教授精心培養,有不少年輕人能夠唸得很流利,當然那些全都是梵文啊!上圖的那部經典,名稱知道,問題是不知道中文怎麼翻譯,乾脆也就略過,但是很明顯的可以知道,那是國寶。也是佛教無上的法寶。
上圖可以看到,沒有辦生活營,也沒有特殊節日,尼瓦佛教徒每天就是這樣在佛前清晨做功課,即使是一般信眾也是如此。我於是也養成習慣,早上五點到六點都去他們寺院朝禮,這所寺院事實上是要收門票,因為算是國家重要文物,等同於一級古蹟,可是寺院大眾看到我清晨也去,和他們一樣合掌拜佛,也就不介意了。事實上這所寺院是標準的尼瓦佛教寺院外,也是一座標準的金剛乘寺院,釋迦教授正是這所寺院的宗教領袖之一。從這裡可以看到印度大乘佛教的風格。這一點我要說明,大家因為習慣於漢傳佛教的文物典章,所以看到尼瓦族佛教寺院會感到很奇怪,然而,尼瓦族所謂的"大乘佛教",恐怕我們會覺得有些汗顏。因為尼瓦族是把佛塔,寺院蓋在市中心,尤其是四周圍都是住家,是一大區塊住家,大家共同來供養這座佛寺。所以拉利特普魯當地常常會走到一條小巷,結果就是看到了佛塔,寺院,原來當地的居住環境,除了印度教徒以外,就是屬於佛教徒居住的社區。形成了所謂的"佛教社區",也就是"社區佛教",大家成長在這裡,生活在這裡,佛教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許多人可以說都在佛教氣氛中過一輩子。
有關於大乘佛教,我有種不同的領略。台灣普通的大乘佛教,是由寺院的法師領導,作法會,救濟等等工作,可是寺院與僧團都在民眾之外。這裡的大乘佛教是大家與寺院合成一個社區,每天生活在佛教儀規裡面,與佛法息息相關,生活觀念全然以佛教為主。所以充分展現了社區佛教,或是佛教社區化的概念。釋迦教授曾經表示,尼泊爾有幾座寺院,他曾勘查過,在佛教史上是屬於"大眾部"(Mahāsāṃghika),所以這種佛教社區,或是佛教社區化的模式,或許其來有自。
修法到底用中文,藏文還是梵文?在語文上,佛教沒有很強調,只要是上師口傳,諸佛庇佑,都是可以的,就算是英文的儀軌也是存在的。猶記得當年,也就是十多年前左右,佛網的討論版掀起一陣追求梵咒的風潮。我卻因為梵咒,也開始思考,剛好業師,現任加拿大卡加利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 Alberta, Canada)文化溝通與研究學系的系主任,Prof. A. W.
Barber在教導印度佛教課程時,提示我世界上有尼瓦佛教的存在,並告訴我他們是唸誦梵文經典。在台灣不要說尼瓦佛教,就連尼泊爾拉力特普魯(Lalitpuru)聽都沒聽過。我於是花了十多年光陰追尋尼瓦佛教,終於,因緣逐漸成熟,先是在佛網討論版認識了Miroj Shakya(現任美國西來大學佛教學教授),當時他也是版主,因為他的關係,我認識了釋迦教授(Prof. Min Bahadur
Shakya),經過幾次的往返書信,我下定決心,今年就前往一探究竟,終於圓滿了這個心願。問我最大的收穫是甚麼?我覺得,印度佛教在台灣也許只是在學術研究上的名詞,但現在確是可以看得見,聽得到,也能夠學習的一個對象。梵文咒語,也不必再去辛苦考證了,都有梵文經典,梵文咒語的口傳,也有印度佛教傳統經軌,更有金剛上師,想學習真正的印度佛教金剛乘,不再是夢想了。
您看!從二樓望下去,人山人海的來到佛寺朝拜,這不是特殊節日,每天真的都是這樣。很多人上班前一定要來佛寺院好好禮拜一番才願意去上班。他們的供養,當中也包含了供燈,這裡我們台灣的供燈是一年供一次,但尼瓦佛教徒居然天天都在供。如果你知道他們家附近有這樣一座廟,上班前順道經過誦經,供燈也就不足為奇了。
想要看懂尼瓦族的寺院,事實上不僅要有密宗的知識,最重要的,你必須要有"華嚴"的知識。所謂的"一乘華嚴",用來形容尼瓦佛教,或許有其貼切之點。因為,曼達拉(Mandala)就是佛教寺院的主體。那何謂曼達拉呢?大家一定有印象,在唐卡上常常看到曼達拉,或是喇嘛修法上面就有曼達拉。事實上,曼達拉和佛塔有密切關係。就立體來說,曼達拉就是佛塔,或是佛塔組織(一群佛塔的組合)。從上面往下看,這就是曼達拉圖。佛塔又是甚麼?其實佛塔就是佛像,是佛的抽象形式。曼達拉上面畫了很多佛像,事實上就是表徵為"道次第"。
在拉力特普魯,也就是帕丹(Patan,以下我用帕丹好了,因為尼瓦人都說帕丹,因為是現在首都加德滿都以前的首都。),大街小巷裡頭很多佛塔,只要轉個街角,你立刻會看見佛塔,可是有時候你也會看到印度教的塔,那是因為當地曾經有個國王,原本帕丹大部分的國王信佛教,就是他信印度教,結果印度教走進帕丹,用一種讓人覺得有點不屑方式,就是凡是佛塔的附近,通通另蓋印度教塔寺。帕丹百姓原先都信佛教,有些人在國王鼓勵下,一方面也是印度教和佛教,若沒有宗教知識,大家很容易混淆,所以就因為這樣改信了印度教。不過你仍然可以在帕丹街上隨處看得到佛教的塔:
這就是黃金寺的大門,很難想像,這座廟的位置,就像我們在台北,忠孝東路上的善導寺那樣,就在鬧區裡面。左右鄰居往來都非常方便。還有這個:
上面這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這就是佛教的佛塔。類似的佛塔,街道巷弄裡到處都有。不過可能要小心,有的佛塔,就是我說的,是印度教"偽裝"的。當然,說"偽裝"比較嚴重,印度教徒也不會承認,但是看起來就是很像,所以要分辨是不是佛塔,得要懂得曼達拉(Mandala)比較清楚一點。
這個看起來很像廟,對不對?事實上,它是印度教的廟宇。這個廟就在我住的旅館附近,起先我看到時,感到好驚艷!但經過釋迦教授的兒子,Milan Shakya(以下我稱為"米蘭")的提點,才知道這是座印度教的廟宇。雖然如此,印度教的廟宇遍布整個帕丹,有它,附近也等於看得到佛教的道場。
帕丹的清晨非常美麗,這幾天氣溫很好,早上稍微一點太陽,不像台北那麼熱,氣溫在廿八度,中午有時到卅一度,下午就來一場大雨,晚上以後就變成了廿五度,所以氣溫很好。可是我說的清晨很美麗,就是總是會有人提醒你要起床,因為這些佛塔,印度教塔都一樣,清晨五時許,不論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大家必定前往這些塔廟拜拜,供養,完了以後都會去拉扯那個鐘。
這種聲音非常清脆,"鈴!鈴!鈴!"聲音,一大早就連續的響起,你想不起來大概沒辦法,因為大家都這麼精進。這種聲音不像鬧鐘那樣,聽起來不討厭。我問米蘭,這到底怎麼一回事情?他說:很簡單,這是告訴佛菩薩說"我來了,你要看看我喔!"這種風俗,迄今可能也只有日本的神道教還保存著。
你可能會問,到底佛教的塔,和印度教的塔有甚麼區別?這是很棒的問題,如我前面所說,原先"塔",這個單字是梵文,你一定要記得:Stupa/Caitya,中文佛典前者就稱為"佛塔",後者稱為"支提"。支提,大家都知道就是裡面放置舍利子的。但是佛塔就不一定,可是佛塔,是一座充滿佛教哲學的建築。
塔的本身,如果仔細看,就是佛陀打坐的神態,所以佛塔的本身其實就是佛像。這一點很重要。佛塔建築,如果粗略一點,就是三種幾何圖形構成,那就是下面的四方形,作為基座("嗡"),中間有個圓形,鼓起來的,通常用來放舍利子("啊"),最後就是頂部,有尖尖的塔頂,那就是"吽"。這是佛塔三個基本結構。
了解這個以後,就會比較,印度教的沒有這樣的結構,但很喜歡用圓形做塔頂,或是以當地的傳統建築,裡面供奉印度教神祇。在當地,佛教與印度教並未衝突,佛教都採用和忍的政策,儘管印度教如何昌盛,佛教勢力如何衰減,佛教徒也從來不去抗議。不過,屬於佛教的文物,尼瓦佛教徒是刻意去保存到最好,當然這是量力而為。
上面這個塔,是我最喜歡的形式,我到處去帕丹問造佛像器具的商店,竟然沒有店家有的。這座佛塔是位在Swayambhu,斯瓦楊布大佛塔那裏。上面很多層刻紋,一般人會看不懂。如果有繪製曼達拉的唐卡來對照,就一目了然。不過我們依稀可以看出,上面一層一層的,有蓮花,還有小小的佛像,這是象徵佛果的莊嚴,是透過一層一層,一步一步修持而成。請看一下這個近照:
這就清楚一點了,看得出來這是座充滿了哲學與勵志的佛塔,佛,原來就是功德莊嚴出來的。
事實上,加德滿都的人,包含帕丹,與卡巴特普魯的人,大家都相信,整個加德滿都山谷就是一個曼達拉。傳說,當地原先是一個很大的湖泊,沒有人居住的。是文殊師利菩薩,為了讓這個功德寶地讓人類居住,用他手上拿的那隻,象徵智慧的寶劍,一劍劈開一個缺口,讓湖水流出,這才造出了加德滿都山谷這塊風水寶地。果然後來加德滿都山谷成為佛教歷史上重要的地方,中西間交通要道。我想,我也許走在玄奘大師,義淨大師,也可能走在蓮華生大士,馬爾巴大師,那洛巴大師等人走過的土地。所以,在加德滿都山谷的城市裡,到處都看得到這種充滿哲學意味的佛塔,經過的時候,我都會合掌禮拜。
也許有人會問,佛塔前面那個小小的石頭造的建築,可又不像佛塔的是甚麼?我問了米蘭,才知道那是曼達拉,石頭上刻著"法界曼達拉"(Dharmadhatu),這是象徵著整個法界,以佛為尊。幾乎所有大廟,或是重要的佛塔都會有這個。有時候,尼瓦佛教信徒會把一隻很大的金剛杵放在上面。這也在許多寺院裡都看得到。有人說這座佛塔,其實就是時輪金剛的佛塔,如果從上面往下看,有點像是時輪金剛的壇城,但我不是專家,不過有趣的是,附近的唐卡店,還有帕丹街上的唐卡店,時輪金剛曼達拉圖是最多最受歡迎的。
當然你也看見佛塔四周都有房子,那是這個社區的佛塔,中庭是大家休憩與禮拜的地方。這樣的社區,通常也都是信佛的人。所以,可以想見西方極樂世界,大概也是屬於佛教社區型態的,這在台灣還是未曾有的體驗。事實上,這類的佛塔廟附近都會有一個很有趣的建築,稱為"巴提",有點像我們台灣的鄉村宮廟的演戲台:
那不是用來當演歌仔戲的,而是提供給金剛上師與法師們修法用的法台,是當地信眾們為了預防雨天時,防止金剛上師與法師們淋雨,索性就搭了這個法台提供他們遮風擋雨。巴提是永久性建築,幾乎每座佛塔,寺院,也不分印度教和佛教都是有的建築。所以大眾的虔誠之心由此可見。
或許你會講,怎麼這種建築在中國佛教沒有看過。道理是這樣的,印度佛教的寺院,根據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和義淨大師"南海寄內歸傳"都指出,是以佛塔為中心,四周建起僧房,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寺院。西樣佛教的寺院也有這類型態。但中國佛教的寺院,說真的也是有的,只是沒有佛塔,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供奉的就是釋迦牟尼佛,這是佛教中國化的特徵,因為在中國大家都崇拜祖先,佛祖的供奉就比照祠堂方式供奉起來。至於塔,反倒在中國佛教成了靈骨塔了。
你也可以看到當地佛塔,道場有許多旗子飄揚,那些都是天馬旗,在帕丹,大街小巷到處都懸掛了天馬旗。有的佛教徒還刻意在自家屋頂豎立一隻佛教的旗幟,告訴十方大眾:我是佛教徒,我們家都信佛。
補充一下:有師兄來函提到語言溝通問題。首先,釋迦教授受的是現代教育,獲有尼國Tribhuvan
University的數學系碩士,他擔任過數學系講師,也是佛教學的教授。其子都受高等教育,其中一位,米洛茲(Miroj Shakya)曾擔任過佛網討論版的副版主,他已經獲有美國西來大學佛教學博士,並已經任教於該校,除了英語,也可以說國語。另外米蘭(Milan Shakya)在尼國Tribhuvan University就讀佛教學博士班,是博士候選人。他英語也非常流利。事實上,釋迦教授是非常有遠見的佛教學者與佛教徒,他不僅廣學教派學問,也積極向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各大派,甚且親自來到台灣佛光山學習,其子女均曾在佛光山學習,其中有一位女兒更曾經在佛光山僧團內待過四年,國語也算流利。釋迦教授家族對於台灣的佛教現況非常了解,對於台灣印象也很好,但是問題是:台灣給予他們的簽證有所刁難,因為尼泊爾被列入不歡迎國家的名單所致。所幸,法鼓山,佛光大學都曾經努力突破,邀請釋迦教授來到台灣出席國際學術會議。
不過,要和尼瓦佛教徒學習,參訪,我的意見是,最好能夠學會尼瓦語言(Newar Bhasa),這種語言,和梵文有點接近,可是沒有梵文那麼複雜,對學習梵文是有幫助的。尼瓦佛教徒與金剛上師們都用尼瓦語,想要深入當地了解實情,也是用這種語言比較理想。
●靜涵師兄您好
不知尼瓦佛教中有無完整本的金剛頂經傳承,另外尼瓦佛教的無上瑜珈和藏傳佛教的無上瑜珈一樣嗎,可以請您不吝賜教嗎...謝謝您
這個可能你要先找出金剛頂經的梵文名稱來,我才有辦法去問。因為對方都只知道梵文名稱而已。另外尼瓦佛教幾乎五大金剛都有傳承,事實上西藏的金剛乘,一部分是從這裡傳過去的,馬爾巴大師,阿底峽尊者都在這一帶住過,甚至於阿底峽尊者也在加德滿都建立了寺廟,只是那座廟我這次沒有去。不過順便一提,天親菩薩的佛塔我倒是真的看到了,也拜見了,就在斯瓦揚布佛塔那裏。
但願我記得的沒錯,就是這一座,不過你會發現佛塔很多,都長得有點像。不過我可以很肯定的說,著有大小乘論書,與哥哥無著菩薩齊名的天親菩薩,或是世親菩薩,他的佛塔真的是在尼泊爾有的。
●這個我剛剛查了一些資料,覺得想要知道金剛頂經的梵文名稱,確實有些困難,不過,盡力就是。我猜想你應該想找的是十萬誦的那個本子。你可以向佛菩薩祈請,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得見廣本,或許有一天你真的看得到。我也繼續盡力幫你找,看看有沒有奇蹟出現。據我所知,藏密有的,只要是來自印度的,尼瓦佛教或許都會有。但五大金剛,我是真的看到了他們有唐卡,尤其是時輪金剛在當地很出名。
●我這裡有資料,您所說的"金剛頂經"是不是"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這部經是唐代不空所翻譯,根據鎌田茂雄監修的"一切經解題辭典"上說,這部經的梵文名稱是:Sarvatathagatatattvasamgraha nama mahayanasutra。我再問看看。另外這部經似乎有藏文版,也許你可以問仁波切看看。藏文名稱:De bzhin
gshegs pa thams cad kyi de kho na
nyid bsdus pa z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i mdo。也許說不定仁波切會給你答案。如果西藏有,通常梵本也不難找,因為藏文返回梵文是比較容易的。
●真是感謝 靜涵師兄,請問 靜涵師兄藏文本的 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 是不是就是完整版的,找這本完整本的金剛頂經好久了,希望佛菩薩保佑,如果讓我可以得到的話,我希望可以請人從藏文和梵文兩個方面將這本經對譯成漢文,失傳已久的經書用現代語體文的方式直譯出來,快哉...快哉
剛剛收到釋迦教授來函,他手上確實有這個梵本,是印度學者Lokeshchandra整理的梵本,再根據藏文,中文做校訂的。但是我不知道你的想法如何,站在一個研究工作者的立場,我想這個本,畢竟不是真正修證的法本,我倒寧願如果你有認識的仁波切,有人能夠有這本藏本,然後也有傳承,能夠教導這個法要,這樣你再來做翻譯工作,是不是更好?我已經去函問釋迦教授,看他們族人有沒有金剛上師能夠教導,甚且可以灌頂傳授。如果有這樣的大師,你再去當地請這位大師一句一句學,那可能比你找人去做文字上的翻譯要好很多。事實上,我張貼這個主題的目的,不是因為梵文經典找到了,全世界會讀梵文的人非常多,我的教授好幾位都會讀,可是全世界真正用梵文經典來修行的,就只有我所拜訪的尼瓦佛教金剛上師了。傳承,事實上比翻譯經典要重要得多了,您是否認同?
剛剛再查鎌田茂雄的資料,確實這部藏文經典就是"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如有認識的仁波切或是藏人可以幫你請到這部經典,也是可以託他們請這部原典的。不過有關Lokeshchandra整理的梵本,日本已有兩位學者做了梵本校訂,這倒是個好訊息。這套書已經出版了,是日本密教文化研究所出版(1983(上冊)/1974(下冊)),堀內寬仁,但是只有做到"初會"而已。如果是這樣,我提議,你不妨到法鼓山去看中華佛研所的圖書館,說不定你就可以找到這本書了。另外再提供Lokesh Chandra的出版品,是1981年出版的,由他與David L. Snellgrove"Sarva-tathagata-tattva-samgraha",這本書收錄在Satapitaka Serias No.269,是印度新德里出版的(收藏這種書的,台北好像也只有法鼓山圖書館可能有,還有嘉義的香光林寺圖書館了)。釋迦教授手上的版本是這個。我不知道西藏的版本是不是全本,這你就問問看有沒有仁波切還是喇嘛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了。
師兄,剛剛我再幫你查了一下,恭喜你,這本書:Sarva-Tathagata-tattva-sangraha
= Sarva-Tathagata-tattva-sangrha : Sanskrit text, with
introduction and illustrations of Mandalas,由Lokesh Chandra的這部金剛頂經梵本買得到:http://www.dkagencies.com/doc/from/1063/to/1123/bkId/DK9163217162761218481369940501/details.html。如果你願意擁有,價錢是USD$ 24.45。要用信用卡線上購買。果真如此,我想就不必有勞釋迦教授從尼泊爾那裏影印給你了。
●我是很希望能直接領受灌頂傳承,只是我聽不懂梵文,只能先從文字翻譯方面下手,如果能來台灣灌頂傳法,會是台灣人的大福報^^
●感謝 靜涵師兄,如此費心費力幫助後學找這份經書的資料,如果不是
師兄幫忙,我可能這輩子都看不到這本經典的訊息,或許只能把我的希望寄託在能早日挖開武則天的墓,看看金剛頂經是否還藏在裡面,現在不用啦,有前輩大德的努力,我們這些末學後生真的是大樹蔭下好乘涼啊,當初看到這本經書來中土的波折,就覺得很遺憾,如今有機會重新問世,而且不再是以前艱澀難懂的文字和發音,這或許會讓更多的佛弟子振奮,如此美事,不亦快哉。
Lokesh
Chandra的那本書我已經買下來了,如果你想看,到時候再約吧。畢竟梵本也真的難得,1927年的書籍能夠再版,已經很不容易。特別說明,Lokesh Chandra這位學者他的梵本研究是從西藏來的,所以大概就是西藏所存的梵本之一(我也再買了他編的梵文法華經,是珍品!)。這本金剛頂經的梵本到時候你再看看是不是你想找的那本書吧。
●靜涵 師兄,感謝的話就是千言萬語也說不盡,翻譯金剛頂經的第一步在您的幫助下已經完成,下一步我會先翻譯成初稿,如果還有更好的機緣時,我希望能親自跟釋迦教授等金剛上師,一字一句的學金剛頂經並接受灌頂法教,畢竟沒有什麼密教比起尼瓦佛教更純粹了,希望有朝一日能將此書付梓,梵、英、漢三文具錄,以顯示此經之正統,如果更能將尼瓦佛教引進台灣,則是萬千佛子是幸事也。
你的願望是好事。不過,要造一座尼瓦佛教的寺廟,地是不用很大,只是尼瓦佛教重視社區。所以寺廟不難造,難造的是要有一群有心修行的師兄弟們,合組一個佛教社區。大家得要有共識,願意跟隨寺廟的作息。就像我在帕丹看到的那樣,一群社區居民甘心早上五點鐘起床,等著進寺門要供養,課誦的。釋迦教授還偷偷告訴我,事實上三點半就開始了,有人是走後門的。那個後門,無非就是社區的民眾才可能認識路。我這種外國觀光客只能走前門,其實當我實際走一次以後,也知道後門怎麼走。關鍵是,我真希望大家有機會去帕丹當地實地體驗一下佛教社區的生活,你就會知道,彌陀經上寫的西方極樂世界生活,大概就是那樣。只不過,帕丹人得要過日子,極樂世界的人整天就是修行,衣食生活無憂無慮。
佛教社區的理念,過去有人也想在台灣實踐,可惜發生了糾紛。不然整村,整里的人都以淨土法門為生活準則,那地方自然就成為極樂世界。你說甚麼是"人間佛教"?台灣人或許從未想過,假如整個城市都信佛教,那會是甚麼景況?
這就是黃金寺的後門,我後來才知道,當前門還沒開的時候,可以從這裡進去。
這是在後門,算是"僧舍",尼瓦佛教的法師可以說住在這裡,事實上這是一個四面房子所環繞的中庭,廣場上有佛塔,還有水井。這四周住的通通都是黃金寺的護法。所以哪個人敢在黃金寺鬧事的,一下子會出現很多人......不過都不是穿黑衣服的啦!可都是護法信眾喔!
其實,台灣人如果還能夠效法東林結社的風氣,好好經營佛學社,距離佛教社區化的理想也就邁進了一步了。
我仔細回味在帕丹的日子,吃素還真的挺方便的。一來,尼泊爾人不吃牛,印度教是拜牛的,尼泊爾人也不吃豬肉,聽說認為豬不太乾淨,至於雞,可能比較普遍。可是你要教尼泊爾人不吃肉,這個很多餐廳都提供素菜。連我住的旅館餐廳都特別提供沒有肉的素菜。可見,信印度教,也信佛教的尼瓦族們,吃素絕對是沒問題。要他們整個月全城都吃素,也沒有問題。可是有一點,你可能覺得不習慣。尼泊爾人不過星期日的。這大家會覺得很奇怪,原來尼泊爾人認為,星期日是基督教,也就是"外道"節日,信佛的,信印度教上帝的都不過"禮拜天",所以星期日正常上班上課,這個你恐怕全世界很罕見的。所以我在星期日早上六點,很驚訝看見很多學生穿戴整齊,走路去上學,還有上班族。我就覺得奇怪,這是甚麼學校怎麼連星期日也犧牲到這個地步,原來星期日在尼泊爾不是假日,星期六才是尼泊爾的假日。
●靜涵 師兄您好,不知金剛頂經是否已經寄到了,如果方便的話什麼時候可以去您那裏看看呢,法華經是不是是白蓮花經呢...謝謝
●可能沒那麼快,書應該是在路上,從印度來的,大概要花個把月,到的時候再告訴你。至於法華經,在藏傳佛教來說,確實就是白蓮花經(梵文:Sad-dharma-pundrika-sutra)。我現在儘量蒐羅各種梵本,所以法華經梵本就好幾種。
●靜涵 師兄您好,請問降伏部多金剛手除了西藏大藏經的版本之外,有沒有梵文版本或英譯的完整本,漢譯的版本缺略多訛 , 實在難以讓後學弟子受惠...如有完整本,請賜知下落...不勝感謝 後學 王祐宸 頂禮
●首先請不要頂禮我!!我是凡夫。
其次您說的那部經,不好意思末學才疏學淺,是不是可以指出大正藏的位置,或是標點符號,還是名稱完整一點?這樣末學還有辦法幫你查一下資料。謝謝。另外,假如真的有急著要答案的,寫E-mail給我也行:mailto:kib39042@gmail.com
●靜涵 師兄
那部經的名稱是"佛說金剛手菩薩降服一切部多大教王經",西藏大藏經裡面也有此經,但漢譯我忘了...
●http://dsbc.uwest.edu/node/7269
有個不好的消息告知:末學原先向印度方面訂購的"佛說金剛頂經"的梵文本,不幸絕版了。但如果師兄們不嫌棄,這裡有電子版,也可以下載。就在上頭的連結。是末學的好朋友米蘭,Milan Shakya證讀(Proof Read)。米蘭是尼泊爾的國立大學佛教學博士候選人,也是釋迦教授之子,他協助弟弟米洛茲建立了世界第一個梵文佛典資料庫。他們家窮極家產都在蒐集梵文佛典,末學曾經去過他家拜會,看見過世界可能是最豐富的梵文大藏佛典。所以這個版本,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電子梵文佛典。有心者可以去免費下載。至於紙本,末學還在努力找尋。
●補充說明:所謂的Bajracharya, 中文正名是"金剛阿闍黎"。所以尼瓦族還保存著金剛阿闍黎的傳統,難怪不分出家或在家。因為金剛阿闍黎就是專門從事密教的傳承工作。
略談尼瓦佛教的建築~附圖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32999&page=1
尼瓦佛教(現代釋迦族人)的法會舉例~附圖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33054&page=1
釋迦教授的著作--尼瓦佛教:問題與發展的可能性
http://www.buddhanet.idv.tw/aspboard/dispbbs.asp?boardID=3&ID=33093&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