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看一看,我居然也發現了,原來金剛鈴長得也很像是佛塔。但是金剛杵是用來做甚麼呢?這個我就不太懂了。但是全世界所有教派的密宗,包含台灣的中華佛教在內,在儀式上都使用金剛鈴杵。
其實,如果比對中國的大乘佛教,也會發現類似的儀軌,像是著名的天台宗,智者大師所創製的法華三昧懺儀,根據遵式大師的編訂,對於儀軌進行提出了下列(紅色大字)的配合動作,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和金剛乘儀軌是否有類似之處?
No.
1941 [cf. Nos. 1942-1944]
[1]
法華三昧懺儀勘定元本序
宋天竺寺傳天台教觀沙門遵式述
[0949a16]
聖教浸遠文句舛錯。由傳者浮昧。若不校其同異。明示得失日增月甚遐喪真味。法華三昧儀者。天台大師瓦官親筆。蓋止觀第三三昧所指別行。即其文也。若夫啟迪後學為時所宗。破障壞魔入佛境界。與夫文殊普賢並驅寶輅。遊方至極者。實惟斯漸矣。患其稍易舊章或亡精要。且十科行軌理觀為主。儻一以誤九法徒施。有於坐禪觀法加成五句者。今列示之。文云。為因心故心。為不因心故心。為亦因心亦不因心故心。為非因心非不因心故心(元文)為非非因心非非不因心故心(近加)且山家凡約句法用觀秖但至四。未知五句出自何文。又當推檢之際。第五句下準何為境。如何用觀。輔行自云。彼別行文但推四句。故今文中廣修象觀以廣於彼(輔行正文)況彼象觀猶是歷事。而正觀一門全今四句。豈應疑誤彼之大體哉。而復輒引經文繫乎卷末。濫回麁注錯其篇內。細碎之失莫得而舉也。故今直勘元本刻[2]印行。庶存先制。而今而後。求三昧者欲傳斯文。請固存此序用以區別。
法華三昧懺儀(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禮法華經儀式)
法華三昧懺儀勘定元本序
宋天竺寺傳天台教觀沙門遵式述
[0949a16]
聖教浸遠文句舛錯。由傳者浮昧。若不校其同異。明示得失日增月甚遐喪真味。法華三昧儀者。天台大師瓦官親筆。蓋止觀第三三昧所指別行。即其文也。若夫啟迪後學為時所宗。破障壞魔入佛境界。與夫文殊普賢並驅寶輅。遊方至極者。實惟斯漸矣。患其稍易舊章或亡精要。且十科行軌理觀為主。儻一以誤九法徒施。有於坐禪觀法加成五句者。今列示之。文云。為因心故心。為不因心故心。為亦因心亦不因心故心。為非因心非不因心故心(元文)為非非因心非非不因心故心(近加)且山家凡約句法用觀秖但至四。未知五句出自何文。又當推檢之際。第五句下準何為境。如何用觀。輔行自云。彼別行文但推四句。故今文中廣修象觀以廣於彼(輔行正文)況彼象觀猶是歷事。而正觀一門全今四句。豈應疑誤彼之大體哉。而復輒引經文繫乎卷末。濫回麁注錯其篇內。細碎之失莫得而舉也。故今直勘元本刻[2]印行。庶存先制。而今而後。求三昧者欲傳斯文。請固存此序用以區別。
法華三昧懺儀(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禮法華經儀式)
法華三昧懺儀(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禮法華經儀式)
[0949b12] (隋瓦官寺沙門釋智顗輒[釆>采]法華普賢觀經及諸大乘經意撰此法門流行後代)。
明三七日行法華懺法勸修第一
[0949b14]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濁惡世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誦大乘經者。欲修大乘行者。發大乘意者。欲見普賢菩薩色身者。欲見釋迦牟尼佛多寶佛塔分身諸佛及十方佛者。欲得六根清淨入佛境界通達無閡者。欲得聞十方諸佛所說。一念之中悉能受持通達不忘。解釋演說無障閡者。欲得與文殊師利普賢等諸大菩薩共為等侶者。欲得普現色身一念之中不起滅定遍至十方一切佛土供養一切諸佛者。欲得一念之中遍到十方一切佛剎。現種種色身作種種神變。放大光明說法度脫一切眾生。入不思議一乘者。欲得破四魔。淨一切煩惱。滅一切障道罪。現身入菩薩正位。具一切諸佛自在功德者。先當於空閑處。三七日一心精進入法華三昧。若有現身犯五逆四重失比丘法。欲得清淨還具沙門律儀。得如上所說種種勝妙功德者。亦當於三七日中。一心精進修法華三昧。所以者何。此法華經是諸如來祕密之藏。於諸經中最在其上。行大直道無留難故。如轉輪王髻中明珠不妄與人。若有得者隨意所須種種珍寶悉皆具足。法華三昧亦復如是。能與一切眾生佛法珍寶。是故菩薩行者應當不計身命。盡未來際修行此經。況三七日耶。問曰。佛道長遠。三七日修行當有何益。答有三種益。在下當說。
明三七日行法前方便第二
[0949c12] (修行有二種。一者初行。二者久行。教初行者當用此法。教久修者依安樂行品)。
[0949c13] 夫一切懺悔行法。悉須作前方便。所以者何。若不先嚴淨身心卒入道場。則道心不發行不如法。無所感降。是故當於正懺之前。一七日中先自調伏其心息諸緣事。供養三寶嚴飾道場。淨諸衣服一心繫念。自憶此身已來及過去世所有惡業。生重慚愧禮佛懺悔。行道誦經坐禪觀行。發願專精。為令正行三昧身心清淨無障閡故。心所願求悉克果故(亦須誦下諸懺悔文。悉令通利)。
明正入道場三七日修行一心精進方法第三
[0949c23] (正入道場用六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諸天善神下來人間。檢校善惡。見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護。為現瑞相。令行者心生歡喜。增益善根故)。
[0949c25] 行者初欲入道場之時應自安心。我於今時乃至滿三七日。於其中間當如佛教一心精進。所以者何。若心異念即雜諸煩惱。名不清淨。心不淨故。豈得與三昧正道相應。是故自要其心不惜身命。一心精進。滿三七日。問曰。眾生心相隨事異緣。云何能得一心精進。答曰。有二種修一心。一者事中修一心。二者理中修一心。事中修一心者。如行者。初入道場時即作是念。我於三七日中。若禮佛時當一心禮佛。心不異緣。乃至懺悔行道誦經坐禪。悉皆一心。在行法中無分散意。如是經三七日。是名事中修一心精進。二者理中修一心精進。行者。初入道場時應作是念。我從今時乃至三七日滿。於其中間諸有所作常自照了。所作之心心性不二。所以者何。如禮佛時心性不生不滅。當知一切所作種種之事。心性悉不生不滅。如是觀時見一切心悉是一心。以心性從本已來常一相故。行者能如是反觀心源心心相續。滿三七日不得心相。是名理中修一心精進法。
明初入道場正修行方法第四
[0950a17] 行者初入道場。當具足十法。一者嚴淨道場。二者淨身。三者三業供養。四者奉請三寶。五者讚歎三寶。六者禮佛。七者懺悔。八者行道旋遶。九者誦法華經。十者思惟一實境界。行者於三七日中日夜六時。初入道場一時之中當具足修此十法。於後六時一一時中。當略去請佛一法。餘九法悉行無異(明此十法之中。有但說施為方法。有教運心作念。有教誦文章句口自宣說。行者當好善取意而用。未必併須誦此文也)。
第一明行者嚴淨道場法
[0950a26] 當於閑靜之處。嚴治一室以為道場。別安自坐之處。令與道場有隔。於道場中敷好高座。安置法華經一部。亦未必須安形像舍利并餘經典。唯置法華經。安施旛蓋種種供養具。於入道場日。清旦之時當淨掃地。香湯灌灑香泥塗地。然種種諸香油燈。散種種華及諸末香燒眾名香。供養三寶。備於己力所辦。傾心盡意極令嚴淨。所以者何。行者內心敬重三寶超過三界。今欲奉請供養。豈可輕心。若不能拔己資財供養大乘。則終不能招賢感聖重罪不滅。三昧何由可發。
第二明行者淨身方法
[0950b09] 初入道場。當以香湯沐浴著淨潔衣。若大衣及諸新染衣。若無當取己衣勝者。以為入道場衣。於後若出道場。至不淨處。當脫去淨衣著故衣。所為事竟。當更洗浴著本淨衣。入道場行事也。
第三明行者修三業供養法(初入道場。至法座前先敷尼師壇正身倚立。應先慈念一切眾生欲興救度。次當起殷重心慚愧懇惻存想如來。三寶畟塞十方虛空。影現道場。是時手執香爐燒眾名香。散種種華供養三寶。即尋五體投地。口自唱言)
[0950b17] 一切恭敬一心敬禮十方常住佛(心隨身口一心頂禮。無分散意了知此身如影不實。於能禮所禮心無所得。一切眾生。亦同入此禮佛法界海中。總禮十方佛。一拜已次。當正身威儀。口自唱言)。
[0950b20] 一心敬禮十方常住法(禮一拜已。次當正身威儀。口自唱言)。
[0950b21] 一心敬禮十方常住僧(禮一拜已。用心方法。不異上禮佛中說禮三寶竟。即當胡跪。右膝著地。正身威儀。一心燒香散華。端身正意次當口自唱言)。
[0950b23] 嚴持香華如法供養。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佛經法。并菩薩聲聞緣覺眾。及一切天仙。受用作佛事(次當運心想。此香華於念念中。遍至十方一切佛土。作種種眾寶。莊嚴諸臺樓觀。上妙諸色作種種妓樂。上妙音聲歌唄讚歎。作種種栴檀沈水上妙諸香。作種種肴膳湯藥。上妙眾味。作種種衣服瓔珞。流泉浴池上妙諸觸。作眾禪定智慧清淨實相無量。上妙法門。悉皆充滿法界。以為佛事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一切三寶。願三寶攝受。亦熏一切眾生。發菩提心。於一一佛前悉見己身。如此供養等無有異。又願六道四生。悉入我供養法界海中。了知如是供養。悉從心生無有自性。心不取著。此念成已。即五體投地。口自唱言)供養已一切恭敬。
第四明行者請三寶方法(行者已修三業供養已。次應更燒香散華。一心正念。迴前供養之心奉請三寶。請三寶法當運心正對所請。口稱名字。一一如法奉請。不得散亂輕心)
[0950c06] 一心奉請南無釋迦牟尼佛(即知法身猶如虛空。無去來相。餘一切佛亦復如是。隨心想念。從耆闍崛山。與大眾圍遶來到道場。受我奉請殷勤供養)。
[0950c08] 一心奉請南無過去多寶世尊(即應心想。多寶佛塔。從地涌出。影現道場。受我供養)。
[0950c10] 一心奉請南無釋迦牟尼十方分身諸佛(即應心想。分身諸佛。悉皆雲集。在寶樹下受我供養)。
[0950c12] 一心奉請南無妙法蓮華經中一切諸佛(即應心想。過去日月燈明佛等。現在淨華宿王智佛等。未來華光佛等。悉皆現前受我供養)。
[0950c14]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一切常住佛(即應運心想。東方諸佛身黃金色。相好具足放大光明。與諸大眾前後圍遶。來到道場畟塞虛空受我供養。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0950c17] 一心奉請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心想甚深。祕密法藏。悉現在前。受我供養)。
[0950c19]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一切常住法(即應運心想。十方一切諸佛。所有法藏。悉現道場中受我供養)。
[0950c21] 一心奉請南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運心想念。與無量菩薩圍遶受我供養)。
[0950c23] 一心奉請南無彌勒菩薩摩訶薩(亦如前運心想)。
[0950c24] 一心奉請南無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摩訶薩。
[0950c25] 一心奉請南無觀世音菩薩無盡意菩薩摩訶薩。
[0951a01] 一心奉請南無妙音菩薩華德菩薩摩訶薩。
[0951a02] 一心奉請南無常精進菩薩得大勢菩薩摩訶薩。
[0951a04] 一心奉請南無大樂說菩薩智積菩薩摩訶薩。
[0951a05] 一心奉請南無宿王華菩薩勇施菩薩持地菩薩摩訶薩。
[0951a07] 一心奉請南無下方上行等無邊阿僧祇菩薩摩訶薩。
[0951a09] 一心奉請南無妙法蓮華經中普賢菩薩等一切諸大菩薩摩訶薩(心念。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王。以一切眾生所喜見身與無量眷屬。來入道場受我供養)。
[0951a12] 一心奉請南無妙法蓮華經中舍利弗等一切諸大聲聞眾。
[0951a14]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一切常住僧(運心想。一切十方諸大菩薩聲聞緣覺眾放大光明。與諸大眷屬圍遶。來到道場受我供養)。
[0951a16] 一心奉請妙法蓮華經中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冥空各及眷屬(如是次第一遍奉請竟。即五體投地。復更胡跪燒香散華。從初次第稱名奉請。如是奉請滿三遍已。即當口自宣言)。
[0951a20] 唯願本師釋迦牟尼世尊多寶如來分身諸佛。大慈大悲。受我奉請來到道場。
[0951a22] 大乘妙法蓮華經真淨法門哀憫覆護。受我奉請來到道場。
[0951a24] 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下方上行等菩薩。
[0951a25] 普賢菩薩等妙法蓮華經中一切諸大菩薩摩訶薩。大慈大悲受我奉請。來到道場。
[0951a27] 舍利弗等一切諸大聲聞。悉皆慈悲受我奉請。來到道場。
[0951b01] 一切十方三寶憐憫覆護。受我奉請來到道場。
[0951b03] 一切天龍八部等悉生哀憫。受我奉請來到道場。是諸聖眾願悉證明。我於今日欲為十方一切六道眾生。修行大乘無上菩提。破一切障道重罪。願得法華三昧普現色身。於一念中供養一切十方三寶。於一念中普度一切十方六道一切眾生。令入一乘平等大慧故。於三七日一心精進。如經所說修行。願一切諸佛菩薩普賢大師本願力故受我懺悔。令我所行決定破諸罪障。法門現前如經所說(行者當自以智力陳說請佛所為之意)。
第五明讚歎三寶方法(行者既奉請三寶已。即當五體投地。正身威儀一心倚立。而面向法座燒香散華。心念三寶微妙功德。口自宣偈讚歎并及呪願)
容顏甚奇妙 光明照十方
我適曾供養 今復還親覲
聖主天中王 迦陵頻伽聲
哀憫眾生者 我等今敬禮
[0951b19] 以此歎佛功德修行大乘無上善根。奉福上界天龍八部。大梵天王三十三天。閻羅五道六齋八王。行病鬼王各及眷屬。此土神祇僧伽藍內護正法者。又為國王帝主土境萬民。師僧父母善惡知識。造寺檀越十方信施。廣及法界眾生。願藉此善根。平等熏修功德智慧二種莊嚴。同會無生成種智道(即當了知。身口意業充滿法界。讚歎三寶。無生無滅無有自性)。
第六明禮佛方法(行者既讚歎竟。應當一心正身威儀。次第禮佛。禮佛之法當隨所禮佛志心憶念。此佛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如對目前。受我禮拜。餘一一佛亦復如是。用心不得散亂。復次行者。禮佛之時。自知身心空寂。無有禮相。亦知此身。雖如幻不實而非不影現。法界一一佛前。悉有此身。頭面頂禮。三七日六時禮佛方法。如下所列無異)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12/9/8 上午
05:30:37編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