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妙音念主页(515888.net制作)

古梵音楞嚴咒

咒義略釋

《房山石經》版

--果濱 編撰──

【建議列印後研讀比較清楚】

(注意:下面所有相關咒文的解釋與翻譯都只能做為「參考」而已,因為真言咒語的真正意義,唯佛與佛及大威德菩薩乃能究盡,故本篇只能略作解釋介紹而已,真言咒語的意義是無窮無盡的,唯佛與佛才能證知!)

1. 天台智者大師云:「陀羅尼是西土之言,此土翻云『能持』……陀羅尼者,略說則有五百,廣明則有八萬四千,乃至無量,悉是菩薩諸佛所得法門,名義皆不與『二乘人』共也」--詳《法界次第初門‧卷下之下》,《大正藏》第四十六冊頁692中。

2. 唐‧不空譯《總釋陀羅尼義讚》云:「真言中一一字,唯佛與佛大威德菩薩乃能究盡」。--詳《大正藏》第十八冊頁895中。

3. 唐‧華嚴賢首 法藏國師亦云:「咒是諸佛祕語,非『因位』所解,但當誦持除障增慧」。

--法藏大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大正藏》第三十三冊頁555上。

4. 宋‧師會述《般若心經略疏連珠記》:「佛祕語非『因位』所解,但當誦持除障增福,亦不須強釋也」。--詳《大正藏》第三十三冊頁555上。

5. 宋‧贊寧云:「密藏者,陀羅尼法也,是法祕密,非『二乘』境界,諸佛菩薩所能游履也」。--詳《大宋僧史略‧卷上》,《大正藏》第五十四冊頁240¾下。

佛陀宣講的《楞嚴》這部經,是如此「至精、至微、至高、至深」,相對的,經文內的《楞嚴咒》也必然是如此,經與咒是不二之理。佛不會說出像凡夫所誤認的「膚淺且低俗的陀羅尼」,祈諸位解咒者能再三思之!莫以凡智測佛智!

勸持楞嚴咒開示略集:

1. 《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般怛羅大神力都攝一切咒王陀羅尼經大威德最勝金輪三昧咒品》讚歎云: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言:我有佛神咒,名曰:佛頂如來放光摩訶悉怛多般多羅攝一切咒王最勝金輪帝殊羅金剛大道場陀羅尼,極大尊重,為利益一切眾生,更無有上,唯佛與佛共相傳說汝等應當一心受持生希有想」。

詳《大正藏》第十九冊頁181下。

2. 明‧憨山大師云:「獨不觀世尊自立之五名乎,曰寶印救護密因,而終之曰陀羅尼咒灌頂章句。所云灌頂者,經中凡三四見焉。師判為天竺灌頂部誠有見於三藏所傳必為密宗此之圓圓果海詎有時量而可以一時一教收之耶……得此咒心,無論登刀入火,雖公破句讀經,公詆佛妄說,無不可者。舍咒心而談真心是增益多聞非世尊意亦非師之意矣」!詳於憨山大師《楞嚴經懸鏡序》,《卍續藏》第十九冊頁5758上。

3. 明‧交光大師云:「今世現見山中靜修叢林多廢持咒往往發瘋發顛縱不成顛亦多見於怖人媚人境界皆此弊也聖言豈虛乎」?大師直以為叢林靜修者「多廢持咒」是招「」之因。

詳《楞嚴經正脈疏‧卷七》,《卍續藏》第十八冊頁713下。

4. 明‧蕅益大師之「化持大佛頂神咒序」云:

五會神咒,密詮如來藏心,顯密雖殊,心性理一,全心成咒全咒傳心,故名心咒,亦名咒心耳。解天禪人廣勸信力行之士,或全持、或全寫,以自供佩及轉施人,期借神力顯發自心一振末世之偽,同登灌頂之記,阿難為眾重請,如來放光重說,護法述願請加,金剛藏王曠劫隨逐,收功皆在此矣」。詳《蕅益大師全集》頁1115¾1116

咒語不可解略說:(咒義乃「離一切相,清淨本然」也)

1. 隋‧慧遠大師云:咒詞何故不翻?翻改失用,多不神驗,所以不翻,又復咒詞未必專是天竺人語,翻者不解,是以不譯……咒皆能令除滅怖畏──慧遠大師《大般涅槃經義記‧卷一》,《大正藏》第三十七冊頁626¾627上。

2. 唐‧不空譯《總釋陀羅尼義讚》云:「真言中一一字,唯佛與佛大威德菩薩乃能究盡」。──詳《大正藏》第十八冊頁895中。

3. 唐‧華嚴賢首 法藏國師亦云:「咒是諸佛祕語,非因位所解,但當誦持除障增慧」。──法藏大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大正藏》第三十三冊頁555上。

4. 宋‧師會述《般若心經略疏連珠記》:「佛祕語非因位所解,但當誦持除障增福,亦不須強釋也」。──詳《大正藏》第三十三冊頁555上。

5. 宋‧贊寧云:「密藏者,陀羅尼法也,是法祕密,非二乘境界,諸佛菩薩所能游履也」。──詳《大宋僧史略‧卷上》,《大正藏》第五十四冊頁240¾下。

咒語可解略說:(咒義乃「即一切法,周遍法界」也)

唐‧一行《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七》云:「而今此真言門。所以獨成祕密者。以『真實義』所加持耳。若但口誦真言而不思議其義只可成世間義利豈得成金剛體性乎!故偈云:最勝真實聲,真言真言相,行者諦思惟,得成不壞句,此聲即是真言門,語密之體」。──詳《大正藏》第三十九冊657下。

舉例:

1. 唐‧法崇撰《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教跡義記》。──詳《大正藏》第三十九冊頁1012

2. 唐‧不空撰《佛頂尊勝陀羅尼注義》。──詳《大正藏》第十九冊頁388中─下。

3. 唐‧不空注《青頸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經》。──詳《大正藏》第二十冊頁489

4. 唐‧不空譯《仁王般若陀羅尼釋》。──詳《大正藏》第十九冊頁522

5. 日本南忠撰《注大佛頂真言》。──詳《大正藏》第六十一冊頁602

6. 日本明覺撰《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他缽怛囉陀羅尼勘註》。──詳《大正藏》第六十一冊頁606

7. 日本明覺撰《大隨求陀羅尼勘註》。──詳《大正藏》第六十一冊頁747

8. 日本定深撰《千手經二十八部眾釋》。──詳《大正藏》第六十一冊頁749

9. 日本觀靜撰《孔雀經音義》。──詳《大正藏》第六十一冊頁755

《一字頂輪王瑜伽觀行儀軌》云:「念誦者成就南摩尼羯磨。此部念誦。如鈴鐸聲。如箜篌聲笛聲。如舞動瓔珞聲。其聲如孔雀鳴。如一切部法中。相應一切義。成如是音聲。而作念誦。與真言相應。真言者隨聲。應思稚其義。不久當成就。此通一切部此是聲念誦儀軌」。──《大正藏》第十九冊頁314中。

楞嚴咒釋譯的相關參考書籍如下:

1《房山行琳大師本》(這還是不空大師的譯本,只是方便暫取名為行琳)。出自《房山石經》第二十八冊頁6上到14下。《房山石經》全三十卷,中國佛教協會編,華夏出版社,2000印行。

2《房山不空大師本》。出自《房山石經》第二十七冊頁390上到395下。

3《房山般囉大師本》(這是指般囉密諦大師所譯的楞嚴咒版)。出自《房山石經》第十三冊頁205下到210上.。

4《敦煌斯6688般囉本》。般囉密諦大師所譯的楞嚴咒在《敦煌藏》中另有「斯1326」「斯2326」「斯3782」、「北7417」、「北7433」、「北7438」、「北7671」……另外的都是「殘缺」不全的版,這些手寫本幾乎都是一樣的內容,所以筆者暫取《斯6688本》為校對材料,因為這版的手寫「很清楚」且「完整」!

5《敦煌本北7436、7439、7440、7441、7442》所收錄的楞嚴長咒。

《白傘蓋大佛頂王最勝無比大威德金剛無礙大道場陀羅尼念誦法要》(《大正藏》第十九冊頁398)

7《梵文熾盛光佛頂陀羅尼諸尊圖會》(《大正藏‧圖像部》第四冊頁1¾81)。京都東寺寶菩提院藏本。

8日本‧南忠撰《注大佛頂真言》(《大正藏》第六十一冊頁602)。

9日本‧明覺撰《大佛頂如來放光悉怛多缽怛囉陀羅尼勘註》(《大正藏》第六十一冊頁606)

11元‧沙囉巴譯《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大正藏》第十九冊頁401)。

12元‧真智譯《佛說大白傘蓋總持陀羅尼經》(《大正藏》第十九冊頁404)

13清‧慈雲 續法大師《楞嚴咒疏》。台北大乘講堂印。819。(木刻書)

14民國‧宣化上人《楞嚴咒句偈疏解》五冊(中美佛教總會法界大學出版)。

15民國‧簡豐祺註譯《古梵文楞嚴咒校註》。宜蘭佛教真言古梵文學會。892二版。

16《珍藏梵文咒本》。台北慈心佛經流通處。826

17民國‧陳燕珠撰《房山石經中遼末與金代刻經之研究》之肆拾貳「『丁』帙慈賢譯與『感』帙不空譯《一切如來白傘蓋大佛頂陀羅尼經之探討》」頁458¾473。台北覺苑文教基金會印。19956

18民國‧心文居士重編《唐譯密咒注疏》。台北正見學會。812

19《消災吉祥法集》。台北正見學會。835

20《大白傘蓋佛法彙》。台北正見學會。855

21《梵和大辭典》。

22《佛教漢梵大辭典》。

23《佛光字典》。

24林光明編譯《真言事典》。台北嘉豐出版社。2002、1。

25吉田惠弘《金胎兩部真言解記》。

26《珍藏梵文咒本》(梵漢對翻本)。台北大乘精舍印經會。2002、5。